零添加酱油检出致癌物!概念“始作俑者”千禾味业产品含镉量排名第一!

时间: 2025-03-24 09:32:29 |   作者: 小九app下载手机应用

您当前的位置:

  。镉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停止摄入大部分留存的镉仍会停留在体内,慢性镉中毒在20~30年后表现出来。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机和无机砷农药常用于杀虫、杀菌、除草等。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

  测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竟有12款检出致癌物镉,7款查出含有总砷。其中最受大众“瞩目”的,就是千禾味业的产品。

  为什么?因为千禾是酱油“零添加”概念的“始作俑者”,而其送检的酱油产品“御藏本酿380天”,是此次监测中镉含量最高的。

  去年新华网报道了一篇来自《北京商报》的“千禾味业真假‘零添加’”的文章,文中这样描述:

  千禾味业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零添加”概念的产品,并在2015年通过电商团队大力推广。

  消费者质疑“千禾0”其实就是商标而非指代真正的零添加产品,认为千禾存在欺骗行为。

  2018年9月,千禾味业确实注册了“千禾0”商标。产品瓶身上标注的“千禾0®”明确表明这是一个注册商标。

  基于以上报道能得出结论:千禾味业官方持续否认“千禾0”为商标的行为,明显与事实不符。

  在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以下内容: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而德恒厦门律所食药与大健康合规中心主任郑秋云律师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千禾味业已经通过注册的“千禾0”的商标图来看,上下结构,千禾二字字号比0小很多,刻意突出0,若这个商标在产品包装主版面和产品的名字、广告语相搭配,会让我们消费者误以为这里的“0”是特别强调的作用,有误导作用。”

  味千为何需要这么做?是不是“玩得就是擦边球”?实际上,“零添加”概念酱油的“领跑者”千禾味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零添加”酱油营销概念的“领跑者”,千禾味业赚得盆满钵满。随着“零添加”调味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业绩也水涨船高。

  根据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2021年至2023年,千禾味业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9.25亿元、24.36亿元和32.07亿元,同比增长率依次为13.7%、26.55%和31.6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3.44亿元和5.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58%、55.35%和54.22%。

  然而,市场之间的竞争是开放且充分的,千禾的成功自然吸引了众多竞争者。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加入,“零添加”调味品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千禾味业的增长势头也开始减缓。

  2024年第一季度,千禾味业实现营业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9.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1.55亿元,同比增长6.66%。与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69.81%和归母净利润162.94%的惊人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事实上,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千禾味业就已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态势,其中营收下降0.82%,净利润下降8.47%。

  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坦言,当前调味品行业竞争加剧,消费分级、分众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曾公开指出,在现代食品制造业中,实现真正的“零添加”几乎是不可能的。食品的生产和工艺流程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和配料,“零添加”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实际上就是伪概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以目前的食品制造业研发和生产水平,完全实现“零添加”并不现实,对于“零添加”概念的界定仍需进一步明确。而当前许多品牌将“零添加”作为提升产品价值的手段,导致产品价格虚高。

  面对这场“零添加酱油检出致癌物风波”,有媒体表示:“企业回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中完全不含镉是不现实的,重点是限量标准。如果将限量设定为0.005mg/kg,那么低于5ppb就可以视为未检出。”

  “镉含量的多少与有没有毒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目前没有针对酱油中镉含量的具体标准,但可以借鉴其他食品类别的限量,例如蚝油≤0.1mg/kg、婴幼儿辅食≤0.06mg/kg。而此次事件中检出的镉含量均远低于这些标准,因此其安全性是能够获得验证的。”

  然而,消费者似乎对此并不认同。许多网友留言表示:“我一直以为是‘零添加’”,“原来我被忽悠了两年呀”,“这是诈骗”。

  事实上,即使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相关企业利用营销手段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也理应受到公众的批评。这种为制造营销噱头而提升产品溢价的做法,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零添加”酱油的这场文字游戏,与其纠结于标签上的表述,不如效仿老一辈的饮食上的习惯——少放酱油,更多地品尝食材本身的鲜美。毕竟,再昂贵的调味品,也比不上一日三餐的健康和家常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