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食品卫生与安全及食品生产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书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时间: 2024-05-31 15:42:21 |   作者: 小九app下载手机应用

您当前的位置:

  2008年7月23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专题审议了关于检查食品卫生与安全及食品生产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根据委员们提出的审议意见,我们于2008年11月提出了研究处理方案,现将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书记,市长,吉林、赵凤桐、丁向阳、程红副市长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奥运食品安全工作。成立了奥运食品安全指挥部,制定了严密的保障方案,组建了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2510名监管人员构成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团队,派驻373个场馆、食品生产基地、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开展食品安全监控。自2008年7月28日至9月16日,共监控各类场馆供餐3079202份,监控场馆工作人员、志愿者、运动员、奥林匹克大家庭贵宾、赞助商及其客人消费盒饭、热餐、茶点等298万人次,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

  将奥运食品外围保障地区分为重点控制区域、重点管理区域和日常管理地区等三类地区,以涉奥场所周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繁华街区、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筑施工工地食堂和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中小餐饮企业等为重点单位,以果蔬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违禁物质等为重点项目,持续开展集中整治。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实行挂销帐制度,加强奥运外围食品的监测、抽检工作,充分的发挥快速检测功能。

  针对3000箱伊利火炬冰激凌检出玉米赤霉醇类违禁物质、2818箱可口可乐公司进口矿泉水微生物指标检测不合格、1229箱广东黑玫瑰食品公司糕点多项指标不合格、1.8吨大连雪龙公司西冷牛肉冷藏温度不达标、金凤成祥公司3400个面包过期霉变换贴标签、爱玛客公司2287箱进口盒饭中的面饼霉变等突发事件,市食品安全办迅速组织查处,追回、封存、销毁了不合格供奥运食品。卫生部门对涉奥场所的市政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和直饮水开展监测,停止了运动员村内42栋公寓楼的4套直饮水供水系统,避免了水污染隐患。

  一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保障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制定了15部奥运会食品安全技术规范。

  二是研发并以国家标准形式颁布了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合成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等三大类20种违禁物质的检测方法。

  三是依据新的技术方法标准连续9次开展动物源性食品违禁物质监测。共监测了5230个动物源性食品样本,总体合格率为99.73%。对屡次检出不合格食品的企业停止了供奥资格,确保奥运餐桌的食品合格率达到了100%。北京奥运会共检查1100例运动员样本,比雅典奥运会高出70%,为历届奥运会中最高、最严格的。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发生9起运动员检验测试阳性的事件,无一起与奥运食品安全有关。

  四是在运动员村、竞赛场馆启用了能自供电源、气源、水源,配备气质、液质、致病菌、放射性物质鉴定系统等尖端检测设备的移动实验室。

  五是启用了能快速甄别20余种毒物和其他40余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便携式快速检测箱,提升现场毒物甄别处置能力。

  六是启用了包含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中毒症状、救治药物等分析、鉴别资料的应急反应毒物数据库,防控人为恶意污染事件。

  七是启用了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对151家基地和生产企业、22家畜禽屠宰企业、371家餐饮服务场所进行实时监控。

  八是为218辆食品运输车安装了GPS、温度、行驶轨迹和车门开启实时监控装置,对车厢实行电子签封,确保食品运输安全。

  九是对国内外110家政府、科研机构和媒体网站发布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全世界内重大事件的第一手信息,为奥运食品安全提供决策支持。市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监测到《》发布的美国代表团官员在中国超市购买鸡肉检出类固醇,并以此为由不入住运动员村的消息,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对市场上的产品做抽检,澄清了事实,第一时间向各国媒体发布了消息,美国方面也在当天宣称对“中国奥运会的食品安全充满信心”,并将入住运动员村。

  十是成立了由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奥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专家组,提供技术咨询和保障。

  市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还开展了小白鼠生物实验,有效防范了人为恶意污染事件。

  奥运会筹办期间,中央、国家副主席习在北京市当地考验查证了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指出:北京市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构建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违禁药物控制和检测网络;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这些技术设施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保障作用,把食品安全建立在更加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要建立健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坚决落实对奥运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控机制、全覆盖运行机制和全方位保障机制,确保奥运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欧盟食品安全局、世界卫生组织、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专家纷纷来电祝贺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成功。30余家境外主流媒体多次大篇幅报道奥运食品安全工作。日本共同社称:中国政府自3年前就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措施,进入奥运区域的食品从生产流通到烹饪等所有环节都处于严格管理之下,彻底扫除了威胁北京食品安全的隐患。称:奥运会提升了北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监管水平,中国国民的生活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改善和加强。

  加强完善市、区县(地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和308个街道、乡镇组成的三级组织网络。将首都食品安全信息网延伸到3472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全市设立1万名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协助食品安全监管并提供违法案件线索。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行业管理、属地监管、综合监管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监督抽查、委托检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发地、大洋路、八里桥、锦绣大地、顺义石门、昌平水屯等6大农副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和55家大型连锁商场、超市逐步建立了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站和快速检测室。

  完善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和奖惩制度,将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录入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和51个部门联网的企业信用系统,按企业信誉度和食品风险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全市共建设、规范了1128个国家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养殖业主流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面向12个区县、104个乡镇和483个村的5万多农户开展“空瓶(袋)回收”,遏制了假劣投入品的使用。推行田间督导,规范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履历记录。

  开展春季农药市场检查,建立农药生产企业联系人负责制度。对全市77家奶站进行了全面清查,取缔28家不合格奶站。实行“两证一单”制度,采取奶畜场备案、建立养殖档案、实施专项检测等措施,有效抑制了生鲜乳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行为。对全市41个水产苗种场、489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实施检查。对问题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对不合格企业上报农业部撤销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累计对16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58家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对10425项食品企业标准做了备案审核。43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全部签订承诺书并初步建立进货及销售台账。没办法保证基本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在2008年6月30日前已责令全部停止生产。

  生猪屠宰行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6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市场覆盖率已达85%以上。1-5月份,全市14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共屠宰生猪397.6万头,其中代宰3万头,占总屠宰量的0.7%,无害化处理病害猪9948头,占总量的2.5‰,猪肉总体质量良好。同时,投资500万元用于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的改造。

  在21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商业市场、378家零售市场落实持水产品动物疫病检测报告、产地证明和蔬菜产地证明、产品质量证明入市制度。2003年至今,将4405种不合格食品、56家屡出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清退出首都市场,利用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向全市65000余名食品生产者统一发布,录入51个部门联网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大了失信惩戒力度。今年上半年,在全市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质量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活动。已有22家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设立了农产品检测室,平均每日抽检果蔬产品样本620个、水产品样本119个、畜禽产品样本194个。同时,集中开展对全市商场、超市、市场中鲜肉、水发产品以及熟肉制品的检查监测,并组织并且开展桶装水市场专项打假行动。今年1月至4月底,全市累计组织专项督查10次,查处无照食品经营行为4万余起,罚款220余万元。

  卫生部门对全市餐饮单位做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B级所占比例达4609%以上,A、B、C级达9956%。在中小餐饮企业推行餐具统一消毒、蒸汽消毒、从业人员健康证公示和明厨亮灶制度。建立餐饮卫生安全示范街(区)113条(片)。对全市125余万名厨师长、冷荤班长、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上半年全市共检查建筑施工工地食堂630户,责令改正29户;取缔无证食堂29户,行政处罚27户,罚款人民币62000元。

  10个远郊区县全部实现乡镇和千人以上大村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100%“双覆盖”的目标。在全市规划建设了600余家安全猪肉专柜、专卖店连锁网点,实行全程冷链流通。累计投资近200万元开展山区生鲜猪肉配送试点。设立食盐配送点1.6万个,专车、专人、专线,定点、定线、定时配送合格碘盐到乡村,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7.19%。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实现了农药100%连锁配送经营的目标。

  市、区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累计投资16.3亿元,对561个农副产品市场实施了升级改造,农副产品市场的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及场地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将20家本市和京外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公司、86个蔬菜、水产品生产企业、6大批发商业市场和55家大中型商场、连锁超市纳入追溯系统。应用IC卡和条形码等追溯技术,记载产品用药、饲料、休药、免疫、屠宰、交割、运输等信息。

  一是充分发挥了民族政策监督员和食品安全监督员在食品管理中的信息反馈、情况通报的作用,开展了对民族政策监督员的培训,加强对网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二是加大专项资产金额的投入,扶持食品生产企业改造升级。上半年,共安排了218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了阳坊胜利集团公司等4家食品生产加工公司,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等升级改造项目,从源头上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下半年,还将争取在全市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三是加强规范化食品经营专柜调研工作,摸清了专柜布局及少数民族需求情况。上半年,我市以东城、西城等5个区县的规范化食品经营专柜为重点,围绕专柜现状、经营情况、少数民族生活方便度展开了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规范化食品经营专柜现状和经营情况,及少数民族对食品的需求情况。下半年,我们将在调研基础上,研究专柜的规划布局工作和促进专柜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一是全市规划建设5座跨区域服务的大型集中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远郊区县7座服务辖区内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鼓励区县自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处理本区域内的餐厨垃圾。2009年建成董村、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六里屯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届时,实现日总处理约1600吨能力。二是推进建设一批餐厨垃圾相对集中处理设施试点。2009年开始,相关区县政府负责,在星级宾馆、餐饮街、高校集中区、度假村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建设10座小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今、明两年建成日解决能力196吨的规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三是2009年研究制定新建宾馆、饭店、餐饮街、度假村和高校校区等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并加强日常监管。四是组织并且开展餐厨垃圾排放登记试点,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逐步建立适度竞争、规模发展、监管有序的餐厨垃圾管理秩序。五是结合餐厨垃圾规范推进进度,制定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与规划布局的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相匹配,配备餐厨垃圾专用运输车辆。六是积极探索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在党政机关、学校、公园、宾馆饭店、度假村、果蔬批发商业市场、居住小区等100个单位做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通过厉行节约,减少废弃,对厨余、餐厨等垃圾就地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在大型蔬菜果品批发商业市场建设有机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全市各区县、各部门把学习、培训和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学习、宣传和培训方案,充分的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对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法的新精神、新原则、新制度和食品安全法对现行法律制度作出的直接或者间接改变调整的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防止执法中的错误。同时各有关部门认真梳理了食品安全法对本部门职责的新规定、新变化,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2008年12月至今年4月,按照《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我市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68019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和使用添加剂的企业98332家次,查处无照经营128户,查扣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5公斤,查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14.25公斤,查处涉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件39件,罚没10.76万元。抽检样本1088个,目前检测结果为,合格样本1019个,不合格样本69个,抽样合格率为93.66%。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牛奶中三聚氰胺、水产苗种中孔雀石绿、蔬菜中禁用高毒农药等均未检出。全市共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30多次,发放挂图、小册子、环保购物袋等宣传材料30多万份,设置展板2800余块,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700余次、接受电线余次,培训执法检查人员2300多人;邀请社区群众代表4000余人次到大型食品生产加工公司进行消费体验。共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30余万份;组织编写了《餐馆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知识手册》一书,免费向全市5万户餐饮单位发放10万册,免费培训餐饮单位负责人达到4万人次。

  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了源头管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逐步提升,强化了生产加工环节治理,规范了流通环节市场秩序,强化消费环节治理规范,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方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基本成效,并得到国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肯定。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市政府成立了吉林、赵凤桐、丁向阳、程红副市长为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处置工作,建立了统一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全面整治奶站、饲料和奶制品生产企业,对原料奶收购和奶制品加工公司派员监控,共下架不合格奶粉13915.7公斤,液态奶23452.23公斤。启动财政补贴和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机制,保持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畅通,实施患儿免费筛查、救治,完成了对2892名患儿赔偿工作。强化区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统筹做好企业、奶农、消费者等各方工作,维护了首都安全稳定大局,提升了奶制品行业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