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发布全球近30年心血管危险因素排名10张图帮你总结好了!

时间: 2024-02-21 06:00:41 |   作者: 小九app下载手机应用

您当前的位置: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患病的风险因素也有所改变。面对患者们提问:“医生,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方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回答的侧重点是否应当有所调整呢?

  近来,JACC上发表的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从1990年到2019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亿人群,分析了全球近30年来心血管疾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过去10年来,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持续上升。全世界内造成的死亡例数几乎翻了一番,从1990年的2.71亿例(95%UI:2.57亿例)增加到2019年的5.23亿例(95%UI:4.97亿例-5.5亿例)。

  从1990年到2019年,年龄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一下子就下降,流行病病例数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年龄标化率的小幅逐步下降,表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是心血管疾病总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1990年到2019年,排名前12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大类,1.代谢类风险;2.环境和职业风险;3.行为风险;

  由图可知,1990年风险因素的排序是1.高收缩压;2.饮食风险;3.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空气污染;5.烟草;6.高体重指数;7.高空腹血糖;8.肾功能不全;9.非最佳温度;10.别的环境风险;11.饮酒;12.低体力活动。

  2019年与1990年相比,危险因素排序顺序中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只有5、6位,即烟草与高体重指数。可见,目前,高体重指数慢慢的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从1990年到2019年,全球受收缩压升高影响的成年人人数从21.8亿(95%UI:21.1亿-22.6亿)增加到40.6亿(95%UI:3.96亿-41.5亿)。

  截止2019年,全球有8.28亿(95%UI:7.68亿至8.88亿)成年人收缩压SBP140 mmHg,达到了药物医治的门槛,应当接受定期治疗。

  而针对降压要达到的水平,本次GBD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将收缩压降至110-115 mmHg才可以做到降低人群暴露风险的目的。

  降低收缩压的方法有包括降低食盐摄入至3 g/d、摄取足够钾(通过补充水果和蔬菜)、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通过增加运动频率、维持正常体重等干预措施来降低收缩压。

  每年有1.88亿人(95%UI:1.56-2.25亿)因不合理膳食结构所致的饮食风险而死亡,其中,794万人(95%UI:647-76万)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不当饮食致死的主因。

  世界范围内,饮食风险造成的绝对疾病负担已经持续增长了30年。男性和女性由膳食风险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在55岁至70岁之间达到峰值。与8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女性相比,男性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大大超过女性。

  健康成分包括:纤维、钙、来自海鲜的omega-3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同一时期,大多数指标在排除年龄因素影响后所得的年龄标准化率都会降低。这种下降表明了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在观察到的数据增长中起核心作用。然而由饮食风险引起的年龄段标准化死亡率,无论是绝对增长率还是相对增长比率都有所提高。

  这表明,不只是老年人必须要格外注意膳食结构的合理健康。无论在什么年龄段内,合理膳食,降低饮食风险都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

  研究期间,全球伤残调整寿命年、死亡率和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的全龄率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的全龄率有所上升。于此同时,相同指标的年龄标化率均会降低。全年龄率和年龄标化率之间的差异表明,在中国和印度等地观察到的伤残调整寿命年负担的增加主要是由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推动的。

  也就是说,在目前中国的年轻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致医疗风险和负担并不严重。这一数据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一指标的相关调控措施取得的可喜进展。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砥砺前行。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排名最好的国家是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优化全民健康水平,调控全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任重而道远。

  2019年,CVD占可归因于PM2.5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总量的51.5%。全球年均人口加权PM2.5水平从1990年的40.8毫克/立方米微升至2019年的42.6毫克/立方米。

  人均加权PM2.5数值的增加并不明显。然而,可归因于环境PM2.5的全球疾病负担分别从1990年的7050万(95%UI:473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和205万(95%UI:145万-274万)死亡增加到2019年的1.18亿(95%UI:95.9-1.38亿)伤残调整寿命年和414万(95%UI:345-480万)死亡病例数。

  高BMI,定义为成年人高于最小风险暴露水平(TMREL) 20-25 kg/m2,儿童高于正常体重。

  BMI 升高会影响大多数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对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产生不利影响,诱发炎症。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房颤等疾病都会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鉴于1990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与高BMI并行发展,是导致伤残及死亡数据绝对值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日后也许会出现的沉重医疗负担,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将重点放在预防年轻时体重增加的战略上。

  也就是说,年轻人做好体重管理,将BMI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不仅能让自己和家庭从中获益,也很可能能够大大减少国家未来的医疗负担。

  烟草所致的死亡中,36.7%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可归因于烟草的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数量[(1.94亿95%UI:1.8-2.09亿)]远超于可归因性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的数量[(3610万95%UI:2700-4600万)],突显了烟草对过早死亡率的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吸食烟草提高致死风险,缩短寿命,延长伤残生命年的结论是十分明确的。对于广大吸烟的男性来说,戒烟迫在眉睫。

  梳理完10年来危险因素的大样本分析,您认为需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叮嘱什么以保证他们身体的健康呢?小编认为,国外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归纳成这几句:

  希望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有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人群能做好自我管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已患病的人群,通过积极干预风险因素,更健康的生活~